就玩吧下载站:精品游戏下载、热门安卓应用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做得如何-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编辑:qfb 阅读:3 时间:2022-08-11 16:30:23

《原神》在2.5版本推出了游戏全平台公测以来的首个以对既有大世界地图进行较为全面的重新探索为核心玩法的活动《三界路飨祭》。活动中,玩家因受到某人的委托,将要前往被黑暗笼罩的渊下宫进行探索。“对渊下宫地区的重新探索”在游戏实操中体现为,游戏设计者将去掉蛇肠之路一地的渊下宫地区地图复制,并以“三界路飨祭”的名称粘贴在了游戏地图集中,成为了与渊下宫并存的一张活动限定地图。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三界路飨祭的地图节选自“渊下宫”地图


将探索大地图、看看风景作为玩《原神》的核心乐趣和关注点的笔者,自然也于版本更新的第一时间开始探索“三界路飨祭”这张地图,并完成活动相关任务。地图的探索周期并不长:将三界路飨祭活动中的所有任务完成、拿到所有奖励,并开启标示于地图上的所有宝箱、完成标示于地图上的所有挑战——这一流程所需时长为6小时,远短于笔者与2.4版本初期大致完成对渊下宫地区的探索所需的时长。不过,尽管活动提供的游玩时长略短了些,笔者还是认为三界路飨祭这一活动是《原神》助力玩家对大世界地图进行重复的、更为深入的探索的新尝试。


定义“对既有大世界地图进行较为全面的重新探索”这一玩法


“《三界路飨祭》的核心玩法是对既有大世界地图进行较为全面的重新探索”这一观点具体意义为何?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为这一玩法下一个定义。即,可以被称为“对既有大世界地图进行较为全面的重新探索”的活动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三界路飨祭又为何满足了这些条件?本节将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


活动开展的舞台为既存的大世界地图的全部或部分。若为大世界地图的部分,则应该保留地区的整体性。这一条件与本节标题中“对既有大世界地图”相对应。三界路飨祭的开展舞台即为去掉了蛇肠之路一地的渊下宫地区,是既存的大世界地图的部分;而笔者在系列文章的第一章中也讲到,蛇肠之路一地严格意义上仅为渊下宫地图的引子,地图上的其余几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渊下宫,故三界路飨祭的开展舞台实际上保留了地区的整体性——地图中的7块地区本身就是白夜国的主要国土。因此,三界路飨祭符合段首的条件。《原神》2.1版本的逐月节活动中的“开宝箱”子活动则不符合段首的条件:玩家虽然可以在璃月的岷林一带、蒙德的龙脊雪山与蒙德的坠星山谷一带进行探索,但岷林不能代表整个璃月,龙脊雪山不能代表整个蒙德,坠星山谷也不能代表整个蒙德。换言之,“开宝箱”子活动开展的舞台虽取自既存的大世界地图的部分,但被选用的地图并没有保留地区的整体性。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逐月节活动的地图探索区域之一:岷林北部一带


活动涉及的大世界探索内容基本涵盖了舞台取自的既存的大世界地图上存在的探索内容,甚至在既存地图的基础上追加了新的探索内容。这一条件与本节标题中“较为全面”相对应。三界路飨祭的舞台取自“渊下宫”地图。在活动中,玩家可以在地图上探索的内容有开宝箱、追仙灵、追雷灵、完成限时挑战、收集&使用地区符号(光界之印)、采集与解谜;而渊下宫地图为玩家提供的探索内容则为开宝箱、追仙灵、完成限时挑战、收集&使用地区符号(键纹)、采集与解谜。可见,三界路飨祭地图为玩家提供的探索内容不仅完全涵盖了渊下宫地图为玩家提供的探索内容,还追加了稻妻地区的特色探索内容“追雷灵”。因此,三界路飨祭符合段首的条件。《原神》2.1版本的逐月节活动中的“开宝箱”子活动则不符合段首的条件:玩家在璃月的岷林一带、蒙德的龙脊雪山与蒙德的坠星山谷一带进行探索时,能体验的探索内容仅为开宝箱与收集与使用地区符号(逐月符),远未涵盖既有大世界地图的岷林一带、龙脊雪山与坠星山谷为玩家提供的探索内容(开宝箱、追仙灵、追雷灵、完成限时挑战、收集&使用地区符号、采集与解谜)。


活动提供的探索地图及地图提供的探索内容让玩家产生了“将这片地区重新走过一遍”的行为。这一条件与本节标题中“重新探索”相对应。在三界路飨祭活动中,玩家为完成探索内容与活动任务,从而获取奖励,需要大致跑遍地图各处,并大致完成对活动地图的探索。加之先前的段落提到过三界路飨祭的开展舞台节选自“渊下宫”地图,而节选部分可以代表整个渊下宫地区,玩家在完成活动时便会产生“将渊下宫地区重新走过一遍”的行为。《原神》2.1版本的逐月节活动中的“开宝箱”子活动则不符合段首的条件:玩家开展探索的范围局限于玩家在璃月的岷林一带、蒙德的龙脊雪山与蒙德的坠星山谷一带。重走一遍岷林与重走一遍璃月差得远了——要知道,璃月全境是由碧水源、琼玑野、璃沙郊、云来海与岷林五个地区组成的;对于蒙德也是同理:重走一遍龙脊雪山与坠星山谷还远不等于重走一遍蒙德。


*收集&使用地区符号:玩家在地区地图上收集散布于地图各处的特定道具,并将这些道具以供奉/消费的方式使用掉的探索内容。例如蒙德、璃月、稻妻三国的“收集神瞳,供奉神像”、蒙德龙脊雪山的“收集绯红玉髓,供奉忍冬之树”和三界路飨祭的“收集光界之印,供奉睦疏之匣”。


*本节引用2.1版本逐月节的活动仅是为了说明“像这样的活动不满足本节标题的定义”,以帮助读者对笔者提出的定义有更清晰的理解,并不是为了贬低逐月节活动。事实上,笔者在逐月节提供的小型探索活动中,也乐在其中。


三界路飨祭如何为玩家的地图探索赋能?


将地图提供的探索内容的完成度与活动任务与奖励直接挂钩。在活动中,玩家可以通过活动任务获取游戏货币与养成道具的奖励,而活动任务的内容与玩家对地图提供的探索内容的完成度直接相关:开启一定的宝箱数量、用地区符号将睦疏之匣供奉到一定等级、收集一定数量地区特产、完成限时挑战、完成一定数量的解谜,都成为了活动任务的内容。在“玩家进行大地图探索的表层核心动机是对角色进行养成”这一假设成立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角色养成道具,玩家会努力完成活动任务;由于活动任务的内容与地图探索内容的完成度直接挂钩,为完成活动任务,玩家便会努力进行地图探索,尽可能地体验地图提供的探索内容。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三界路飨祭的大部分活动任务与地图探索内容的完成度直接挂钩


为地图分区的流畅探索和传送锚点的解锁设置条件,以此促进玩家对已解锁分区进行更为深度的探索。活动以“侵蚀程度”为标准,将地图由受侵蚀程度低至高,大致分为了大日御舆、狭间之街&八衢彦之地、常夜灵庙&八衢姬之地、蛇心之地北区与蛇心之地南区&歧之地五块区域。


原神三界路飨祭活动详细分析与评分

三块受侵蚀程度不等的区域。从左到右分别为狭间之街&八衢彦之地、常夜灵庙&八衢姬之地、蛇心之地北区。


玩家若想要在不过分承受地区提供的debuff的情况下探索受侵蚀程度更高的区域,就需要提高睦疏之匣的抗侵蚀等级;提高睦疏之匣的抗侵蚀等级,则需提高睦疏之匣的供奉等级;提高睦疏之匣的供奉等级,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光界之印;光界之印需要通过开启宝箱、完成限时挑战和完成活动任务获取,而完成活动任务要求玩家提高地图探索内容的完成度。当然,在承受地区提供的大量debuff的情况下探索受侵蚀程度更高的区域也是可行的;不过,考虑到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探索会大幅降低玩家进行地图探索的体验流畅度,本段并未考虑这种情形。简而言之,玩家若想要顺利探索受侵蚀程度更高的区域,在根本层面上,需要提高已解锁分区探索内容的完成度(即探索度)。


因此,为地图分区的流畅探索(=不承受地区提供的大量debuff)设置门槛,可以促进玩家对已解锁的分区进行更为深度的探索,在完成探索任务、收集到足够的光界之印,确保睦疏之匣能对抗更高程度的侵蚀后,再进入受侵蚀程度更深的区域进行探索。此外,与既往大世界地图探索中“只要点击传送锚点就能解锁”的传送锚点解锁操作不同,玩家若要在三界路飨祭的地图中解锁传送锚点,需要准备好足量的地区特产(渊海髓矿和常世之荚)。这就要求玩家在探索已解锁的分区时便注意收集地区特产,以便在到达新地区后顺利开启传送锚点,不至于因为没有准备好足量的地区特产而白跑一趟。


将部分探索内容直接标示于地图上。在既往的大世界探索中,玩家必须自己通过跑遍大世界的角落发现所有的探索内容;而在三界路飨祭活动中,玩家可以在地图上直接得知部分宝箱和限时挑战所处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为玩家提供了局部的探索路径指引,确保玩家在探索早期一定能找到宝箱和限时挑战的位置,从而一定有探索内容可体验。此外,它也在间接层面拓宽了玩家选择探索路径的可能:在前往地图上标识的宝箱的半路上,玩家很可能会在视线范围里发现其它的宝箱,也就可能会出于好奇心,放弃原来的路径,转而先去解锁新发现的宝箱。放弃原来的路径也不会为玩家的探索带来额外的麻烦——因为,不管是走原来的路径还是新路径,玩家都有宝箱可开了。


通过引入稻妻地区的特色探索内容、新增渊下宫地区特色解谜,丰富玩家可体验的探索内容。相较于母版地图“渊下宫”,三界路飨祭的地图因为配套剧情中稻妻方面人员的介入,引入了稻妻地区的特色探索内容追雷灵,和先前在稻妻才能遇到的怪物海乱鬼之灵(多说一句:三界路飨祭的部分背景音乐中新增了三味线这一乐器的演奏,也与剧情层面“稻妻方面人员的介入”和地图层面“稻妻地区特色探索内容与怪物的引入”相呼应)。同时,引导光路也作为渊下宫地区新的特色解谜题型被引入到了地图中。这样的设计,提高了探索内容的多样性,增强了玩家探索地图时体验到的新鲜感。


本章小结:三界路飨祭为玩家的地图探索赋能的尝试,是一个好的尝试吗?


由上一节分析可知,相较于既往大世界探索中设计者放手让玩家自己四处探索、寻找并完成探索内容的思路,三界路飨祭的玩法与任务模块设计似乎多了一分“手把手带玩家探索大地图”的意味:活动任务的设置、在受侵蚀程度高的区域内顺利探索的条件和解锁传送锚点的条件仿佛在无声地告诉玩家:


「你一定要好好探索大世界,这样才可以拿到奖励喔。」


而睦疏之匣可以将部分宝箱与限时挑战的位置直接标示在地图上这一设计,又仿佛在借活动设计者之口告诉玩家:


「来来来,我告诉你,宝箱可以在这里拿,限时挑战可以在这里做。」


似乎活动的设计者对玩家探索大世界的放心程度不像先前那样高了——为了让玩家切实地探索地图,尽可能对每一种探索内容都有较为深度的体验,三界路飨祭这一活动从活动任务的内容、活动道具的功能到活动核心玩法的设计,都有较为强烈的“手把手带玩家探索大世界”的意味。


那么,这样一个提高玩家探索大世界的动力的尝试,是好的尝试吗?由于笔者写作此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仅为个人产品体验日志,因此笔者将要在下文进行的论述,仅能部分代表笔者这一类玩家——即在对大世界探索的重视程度这一维度上取得高分,以探索世界、看看风景为《原神》的核心游玩动机与动力的玩家的观点。事实上,划分原神玩家类群的维度有非常多;本文由于分析着眼点在于以“探索地图”为特色的活动上,出于严谨性与针对性的考虑,也仅能局限于对大世界探索的重视程度展开讨论。若要考虑其它玩家群体的体验,用户访谈便是一个必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了。


三界路飨祭的活动设计于笔者而言的优点是,它着实降低了我探索地图耗费的精力与脑力消耗。在既往的其它地图上进行探索时,我只能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四处摸索,到地图探索的后期(探索度>90%)以后,有时甚至摸索半天才能找到一两个普通的宝箱。在经典地图探索机制之下,我的投入产出比实际上是随地图探索度的上升而下降的。既往地图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除了角色突破和烹饪所需的材料外,地图上绝大部分材料我都不会采集。三界路飨祭的活动设计则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它通过活动任务的清晰告知、探索内容在地图上的排布与睦疏之匣将部分探索内容标示在地图上的功能,让我能在花费较低精力与脑力成本的情况下,便找到并完成各种探索内容。活动地图的探索节奏是十分紧凑的:基本上完成一个探索内容,我便能在肉眼所及的范围里或是小地图上,找到下一个探索内容。这使得我的投入产出比在地图探索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基本维持为一条水平线。其次,探索新地区的门槛设计提高了新地图及其上资源的利用率。为了顺利前往受侵蚀程度较高的地区,并在那里顺利开启传送点和探索,我需要在已解锁的区域内大量采集材料,并通过完成各类探索内容收集足够的光界之印。在采集材料和完成探索内容的过程中,我已自然走遍区域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探索过程使我得以重游渊下宫,不至于在对渊下宫原地图完成大致的探索(探索度达到100%)后便失去再次前往渊下宫地区的动力,让震撼我心的常夜之国沦为一张一次性地图。


三界路飨祭活动设计于笔者而言的局限性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我探索地图的动机与动力。在传统的“我放手,你探索”的地图探索机制下,我探索地图纯粹是为了一边找宝箱、一边四处逛逛——看风景才是我的主要游玩内容,找到宝箱则是意外之喜了。而在三界路飨祭的地图探索机制下,我被动地接收了“帮助我的角色们攒养成道具”的探索动机——在先前小节的分析中,我提到三界路飨祭地图活动的各项内容提供的奖励最终都指向了角色养成道具的获取。对把“养成喜欢的角色”作为首要游玩动机的玩家而言,进行三界路飨祭地图探索的终极动力便是获取角色养成道具,由于活动提供的终极动力与这类玩家游玩《原神》的首要动机相匹配,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作为以“逛世界,看风景”为游玩《原神》的首要动机的玩家,三界路飨祭为我提供的终极动力就在我的游玩初衷上有所偏离了。我原本探索地图是为了看看风景、顺便找找宝箱,现在又被强加了“你要为了给角色攒养成道具探索地图”的目的——这导致我在探索地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点点体验层面的割裂感。

不过,放眼《原神》的所有玩家,若“养成喜欢的角色”的确是绝大多数玩家游玩《原神》的首要动机,三界路飨祭的活动设计便可被视为是大体成功的:它为玩家提供的活动参与动机和让玩家产生的游玩行为,自始至终都在为玩家的核心游玩需求与动机服务。

那么,“养成喜欢的角色”是否为绝大多数玩家游玩《原神》的首要动机呢?这一验证性课题,就要靠定量问卷调研给我们答案了。